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实验实训台
一、实训应用范围概述
本实训系统专为职高、大学、研究生及企业技工等层次的教育和培训机构设计,以太阳能发电为核心课题,提供全方位的研究和培训平台。学员们可以通过实践操作,深入了解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原理、系统组成、运行特性及实际应用,为未来的新能源领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二、关键技术参数分点罗列
2.1 太阳能电池板参数
阵列组装形式,采用4块(或更多)小型太阳能电池板。
可实现并接和串接方式,提供大电流或大电压两种组网模式。
最大输出功率:4*10W。
开路电压:并联时21.24V,串联时4*21.24V。
短路电流:并联时4*0.75A,串联时0.57A。
2.2 自动跟踪单元参数
双轴全自动跟踪,精度±0.5°。
水平回转角度:360°;俯仰角度:180°。
控制器与电机供电电源均为DC 12V。
2.3 照度计参数
量程自动切换,包括0-225Lx、200-2250Lx、2000-22500Lx和20K-225KLx。
2.4 测量仪表参数
包含直流电压表(0-200V)、直流电流表(2A)、交流电压表(0-500V)、交流电流表(5A)。
温度测量范围:-50℃-+70℃;湿度测量范围:20%-90%。
2.5 蓄电池参数
容量:40Ah;电压:12V。
2.6 环境监测模块参数
集成照度计、温度表、湿度表及单片机时钟系统,实时显示时间。
2.7 10寸工控一体机参数
CPU:Intel 1037U 1.8GHz双核处理器。
主板:Intel M11工控固态节能主板。
内存:1G DDR3 1333超高速内存,最大可支持8GB。
硬盘:24G SSD固态硬盘。
显卡:集成Intel HD Graphics核心显卡。
声卡:集成ALC662 6声道高保真音频控制器。
网卡:集成1个RTL千兆网卡。
电源:外置电源(100V至220V宽幅电压)。
显示屏:13寸LED工控屏,分辨率1024*600。
触摸屏:台湾军工Touchkit 4线触摸屏。
接口:包含USB、HDMI、VGA、RJ-45网络接口、Line out、Mic、COM串口等。
2.8 太阳能发电逆变器模块参数
类别:正弦波逆变器。
输入电压:DC9.7-14.4V。
输出电压:AC220±5%和5V。
具备防反接保护、欠压保护和过压保护功能。
输出功率:100W;峰值功率:300W。
2.9 太阳能控制器参数
具备过充、过放、电子短路、过载保护及防反接保护等全自动控制功能。
采用串联式PWM充电主电路,提高充电效率。
欠压电压、超压保护、过载短路保护等参数均有明确设定。
总额定充电电流:10A。
控制方式为PWM脉宽调剂。
三、可完成的实验内容:
实验一 太阳能电池板特性实验系列
1-1、太阳能电池板开路电压测试实验
1-2、太阳能电池板短路电流测试实验
1-3、太阳能电板I-V特性测试实验
1-4、太阳能电池板最大输出功率计算实验
1-5、太阳能电池板填充因子计算实验
1-6、太阳能电池板转换效率测量实验
1-7、开路电压与相对光强的函数关系实验
1-8、短路电流与相对光强的函数关系实验
1-9、太阳能电池板P-V特性测试实验
1-10、太阳能电池板暗伏安特性测试实验
1-11、太阳能组件输出特性测试实验
1-12、串联电阻对填充因子的影响测试实验
1-13、并联电阻对填充因子的影响测试实验
1-14、太阳能电池光谱特性测试实验
1-15、太阳能电池板的串联开路电压测试实验
1-16、太阳能电池板的串联短路电流测试实验
1-17、太阳能电池板的并联开路电压测试实验
1-18、太阳能电池板的并联短路电流测试实验
1-19、负载特性测试实验
实验二 太阳能自动跟踪实验系列
2-1、逐日系统原理实验
2-2、太阳光跟踪定位传感器原理实验
2-3、环境对光伏转换影响实验
2-4、跟踪控制器操作实验
2-5、传动执行机构接线实
2-6、太阳能光控跟踪实验
2-7、太阳能光控-时控跟踪实验
2-8、太阳能电池组件环境监测实验
实验三 太阳能蓄电池控制器实验系列
3-1、太阳能蓄电池充电控制实验
3-2、控制器充放电保护实验
3-3、蓄电池电压、电流测试实验
3-4、蓄电池电量估测实验
3-5、控制电池电流流入、输出实验
3-6、控制器环境温度测量实验
3-7、控制器光控-时控输出实验
实验四 太阳能应用实验系列
4-1、太阳能交、直流风扇实验
4-2、太阳能路灯实验
4-3、太阳能警示灯实验
4-4、太阳能充电器实验
4-5、太阳能可变阻抗负载实验
实验五 太阳能负载实验系列
5-1、最大输出电流实验
5-2、最大输出功率实验
5-3、在不同恒压状态下电流特性
5-4、在不同恒流状态下电压特性
实验六 太阳能光伏逆变器实验系列
6-1、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分析实验;
6-2、输出电压、电流测试实验;
6-3、最大输出功率的估算实验;
6-4、过载或短路保护演示实验;
6-5、输入电压防反接演示实验;
6-6、输入电压范围测试实验;
6-7、转换效率计算实验;